在了解学生之后,应从两方面人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。第一,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,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。例如,对于懒惰的学生必须加紧督促;恐吓能约束一些学生,却使另一些学生失去生气;对于在失败面前容易哭鼻子的学生,必须多加鼓励,用成功的希望去培育他的力量。第二,教师要善于使每个人在他最有能力的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。昆体良指出,对于未来雄辩家的统一要求是善良与学识渊博,但在演说风格上则应允许并鼓励发展各自的特色。教师“应敏锐地观察哪些学生的天性乐于运用简洁优美的演说风格,哪些学生乐于运用单刀直人的、庄重的、和颜悦色的、猛烈的、华丽的或机智的演说风格,然后在教学中适合各人的特殊发展和需要,使每个学生能发挥各自的长处。” (责任编辑:) |